医药网4月26日讯 不久前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炉
,根据方案要求
,北京市取消药品加成
、挂号费和诊疗费
,调整规范医疗服务价格
。这是继深圳之后
,第二个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一线城市
,这显然具有示范意义
,为年初国家卫计委提出的在2017年年底前全国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目标迈开坚实一步
。
在医改一路高歌的同时
,也有人担心
,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可能令零售药店的价格优势进一步丧失
,加剧成本和经营压力。
考验药店品类规划
据统计
,截至2016年8月底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1970个县的4107个公立医院已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江苏
、浙江
、安徽等8 个省市的城市公立医院也已全面铺开取消药品加成
。院内药品“零加成”带来了市场挤压
,零售行业普遍感受到压力山大
。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郭亚洲指出
,随着房租成本
、人力成本的上升
,近年来线下实体零售压力很大
,整合也在加速。“在品类规划方面
,是否有和医疗机构所开处方相关联的产品品类可以承接
,产品链能否供应上
?在服务专业化方面
,零售药店的执业药师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否能够与临床医疗机构的执业药师看齐?当价格不能成为竞争力的环境下
,品类规划及专业服务的竞争力应当凸显
。”
事实上
,“一品两规”制度致使很多品种进不了医院
,这是外资药企及国内药企普遍面对的问题
,很多相同适应症的不同品规,受制于各地招标集中采购
,差异化品种在院外渠道进行市场承接逐渐成为上游工业普遍做法
。“医药分开”“零加成”之后
,医生在院内开具处方的动力得到进一步削弱
,处方外流的市场诱惑力不可谓不大
。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零加成”在医疗机构内部主要打击的是辅助用药
,而临床主流用药的院外市场则通过DTP药房的形式体现
。“处方流出后
,患者拿着处方去药店买
,药店如果没有配备这类品种就很被动
,尤其是一些普药
、双跨品种
,这需要工业企业加强和零售的合作
。”
供应链梳理回应需求
去年商务部发布的《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零售药店传统业务增长空间收窄
、药品零售市场规模增长逐步放缓
:2015年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3323亿元
,增幅由2014年的9.1%降至8.6%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只有增值才能增效。就市场和政策而言
,“十三五”期间
,围绕优化新型供应链关系
,药品批发企业将继续突破传统商业模式束缚
,加快向医药供应链服务商转型发展
,逐步建立以“服务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
,推动商流
、物流
、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融合
,进一步优化供应链集成管理
。
“专业化是药店的必经之路
,品种梳理更是重中之重
,不同于医疗机构
,零售渠道主要集中在OTC药品
、保健品
、医疗器械和中药饮片
。”郭亚洲进一步指出
,品类管理不仅包括品类采购和供应链
,还考验运营能力
。零售企业要有好的品种
,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直供
、独家
、高毛利品种
,而是真正和医疗机构临床治疗需求相关联的品种
。“很多品种通过招标进入了医疗机构
,但在院外并没有覆盖零售终端
,零售渠道能否在短期内快速拿到这些品种很关键
,其直接影响零售终端的品类能否得到更大的扩张
。这无疑考验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是否高效
。”
工业企业趋于整合
,零售行业也在提升集中度
,未来通过深度合作
,市场竞争必然同步加剧
。事实上
,由于终端控销
,哪怕是同一条街道上的不同药店
,一个品种就可能有多个厂家在不同店面销售
,零售行业并购整合趋势之下
,规格剂型过于混乱必然导致产品积压
,如何在保持合理利润的前提下优化厂商和供应链结构已经显得尤为重要
。
贵州一树舒普玛集团于近期启动两轮商品采购
,针对多个畅销品种进行招标
,通过“谈判议价”方式改革松散供应关系
,在如今医药产业谈“招标”色变的环境下
,这无疑引发了上下游行业普遍担忧
。一树舒普玛董事长王春雷解释
,“此前药店连锁招标主要为了优化品种结构
,面向的对象也主要是长期合作的供应商
,尤其是优先独家
、直供和市场管控力强的厂家
。一树的‘招标’只是加强合作的一种尝试
,并非恶意压价
,我们也希望紧密连接工商关系
,长期合作
,保证上下游合理利润
,共赢发展
。”
据了解
,医疗机构常用品种在2000个左右
,零售连锁的经营品种则超过5000个
,伴随医疗改革逐步推进
,医药分开
、零加成将进一步推动零售门店的兼并重组
,而主流大型工业企业都在积极向院外终端下沉
,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必然是全方位的,未来主流药企也会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在院外渠道
。